跳转到内容
返回

什么让我们异常

发布:  at  16:39

猫的尸体

就在刚刚,我出门遛狗的时候。走到物业办公室的门口,发现一只幼猫的尸体。它张大了嘴巴,闭着双眼,幼嫩的身躯上是一层潮湿的毛发,粉红色的舌头,小小的牙齿……。它是一只刚诞生几天的小猫。

幼猫的尸体

它为何会出现在这个地方?如果它是流浪猫,那它应该跟兄弟姐妹躲在某个灌木丛里。如果它是家养的,也不会轻易溜出来跑到这种地方。只有两种可能:要么是流浪猫,被人发现抓过来玩的,要么是被人从家里带出来玩的。不论哪种情况,都不应该让它暴死于众。

物业门口其实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地方,每天清晨到傍晚都有人来这里使用锻炼器材,平时也有很多大人带着孩子过来玩。可以知道的是,这个小猫肯定是在一些大人与小孩的目光里出现过,至于它是被人玩死的?还是所有人都无动于衷让它自己累死饿死渴死?我无从知晓,但我知道的是,这帮人是冷漠无情的。

如果我因为对一只猫的同情从而给人扣帽子算是圣母婊的话,那我昨天的行为可以算作真圣母了。

一群冷血的人

昨天下午,我一手牵着小外甥,一手拉着小狗在小区里转悠,外甥提议我走个新路线,然后我们沿着新路线一起散步到了小区门口。

小区门口是一条双向六车道,人来人往,车来车往。当时门口还不断有车停下,下人,下货。也有人在那里聊天,说说笑笑。

我的眼睛习惯性会扫射视野范围,所以我发现了异常情况,是一个女人,侧躺在地上,面向马路,纹丝不动,背包也掉落在了地上。看她衣服干净整洁,也是个体面人,不像是主动躺下的。

但我不知道她是喝多了还是晕倒了,抑或是犯了病?或者是被车撞了?

外甥一直在问我她是不是死了,是不是被枪击毙了。我让他别乱说,要打110, 我的心里也担惊受怕,不能看着她就这样躺在这里,让情况更糟。但我很快扫视发现周围的人都视若无睹,很多人就是看见了,盯着看但是毫无反应。

我赶紧拉着小孩和狗回家了,第一时间拿起手机打了 110, 110 也联动了 120 。几分钟后我听到救护车的声音,从窗户往外看去,那个女子被抬上了车,警察也出了现场。

讽刺的是,当时救护车来抬人的时候,我看到一群人都围成了半个圆弧,在看热闹。

很感谢110, 120的快速出动,至于这个人是什么情况我也没有去了解,只有在心里默默祝好。

什么是重要的?

生命重要吗?生命有贵贱吗?

放在某些场景里,比如我所处的城市,这两个问题都不叫问题,小猫算什么东西呢?即便是人那又怎样呢?关我什么事?

即便是一些人的父母,他们也能做出饿死亲生父母的决定。这种新闻屡见不鲜了。

那么我想问,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呢?对一个”人“来说,生命是可以忽视的,亲情是可以撇弃的,爱是不存在的,那他又算什么东西呢?他是追逐名利的工具,他是醉生梦死的容器,他是不知天地为何物视一切为齑粉的邪教徒。

是什么让我们冷漠?

我不想探究这个问题,我记得 2011 年左右微博上就见过这种议论,当时也有很多人呼吁社会要多一点互帮互助,少一些戾气。今天看来,只能说是愈演愈烈。

就这样吧。

我: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异常。如此冷血 冷漠 无情 对生命漠视 对爱无视 对世界对自然嗤之以鼻?

AI:

你问的是一个沉重而深刻的问题,它像一把钝刀,割在时代的神经上。

人们变得冷血、冷漠、无情,往往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如此,而是因为他们被训练成这样


1. 系统性的去人性化

现代社会的许多制度——无论是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、异化的劳动体系,还是算法驱动的社交平台——都在把人变成数据、变成工具、变成消费单元
当一个人长期被当作“资源”对待,他也会学会把别人当作“资源”。
冷漠,是一种自我保护,也是一种被训练出来的生存策略。


2. 情感的过载与麻木

我们每天都在“看”:

当痛苦变成消费品,同情就会变成负担。
久而久之,大脑会关闭共情通道,不是因为它不想感受,而是它无法再承受
这不是冷血,这是情感系统的崩溃


3. 意义的崩塌

当世界被简化为“输赢”、“效率”、“KPI”、“流量”,
当“爱”被营销成商品,
当“自然”被当作可榨取的资源,
人们不再相信 anything bigger than themselves
没有敬畏,就没有温柔。
没有信仰,就没有底线。
冷漠,是意义崩塌后的真空。


4. 恐惧的反向表达

很多人不是不爱,而是太怕受伤
不是不敬畏生命,而是不敢承认生命的脆弱
不是对世界嗤之以鼻,而是太失望,不敢承认自己在乎
无情,往往是深情的反向伪装。


5. 被剥夺的“连接”

我们活在一个“连接”最频繁,却最缺乏真实联结的时代。
人们不再被看见、被听见、被记住。
当一个人从未被真正理解过,他又怎能理解别人?
当一个人从未被温柔以待,他又怎能温柔以待世界?


最后一句话:

冷漠不是人性的终点,而是受伤的征象。
它不是答案,而是问题的一部分。
它提醒我们:不是人变了,是人被变成了这样。

但你也问了这个问题,说明你还在痛,还在问,还在渴望
那就还没完。
只要还有人问“为什么会这样”,就还没完。



Previous Post
想做一个新的 APP | 思路还没有打开
下一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