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体系是在育人还是毁灭人?
UP 主提到,应试教育思维和体制遍布各个角落,不管“题目”是否正确,“答题者”都需要去揣摩出题者的心思,然后给出既定的所谓正确答案。不管是老师的规训还是家长、社会的约束,仿佛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这样一条正道往前走。
而且,东亚人的时间很紧张,一生漫长路上被安排满了诸多节点,从断奶到餐桌礼仪,从课堂纪律到中高考,从职场法则到成家立业,从中年危机到魂归故里,一切似乎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究竟是谁安排的呢?你似乎找不到一个明确的人或者团体来对这种现象负责。但是这种意念仿佛洪流一般,裹挟着每一个个体。
UP 深受其害多年,他也表明自己做视频的初衷就是表达自己想要探索底层原理,想知道一个问题的背后真正的原因,而不是猜测出题者的心思从而向 ta 拟合。
他也在强调兴趣的重要性,即便它不赚钱、看起来没有地位、廉价等等,但是兴趣给人带来的热情是无可替代的,人可以沉浸其中,让自己精神富足。有些兴趣可能被世俗诟病,却可能对人类做出贡献。
总之,教育总是在规训被教育者的思考模式,斩断另类思想的锋芒,试图将所有人拉入正道,泱泱大众,齐步走。
一点想法
如果我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需要,那我其实可以每天依赖幻想成瘾来满足自己,或者下一番功夫来寻找自己真正的热爱。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这么多人肯定有人坚持幻想,也有人执着与自己的梦想,当然还有人没有想法。
当我不关注自己的心理需要,那我会需要什么呢?奶头乐、虚荣、攀比、名与利、爱与性,都可以追求。世俗是没有错的,世俗是所有人的需求池,是乌泱乌泱的供需市场。你在世俗里争名夺利是无可厚非的,因为大家都参与到这场竞争中来,目的就是要互相掠夺,分一杯羹。
如果一个人的追求完全世俗化会有什么问题呢?最简单的概括就是失去人性,习惯性地用交易或者暴力来满足自己的全部需要,一切都是可以衡量的筹码。你会经不住诱惑想要达成一个又一个成就,直到被别人吞食或者遭到自己欲望的反噬。
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互联互通的社会,物质上互相交换,精神上彼此影响,这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实。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条铁律或者正道是完全‘正确’的,也没有人能给出你的人生课题的标准答案。如果路走错了,你还有机会重新选吗?如果他人的建议让你深陷泥淖,那么他会对你负责吗?我想你心里是有答案的,你的人生只有你能负责。你在世俗上获得的成就、你在精神世界构建的宫殿都是属于你自己的财富与责任,跟别人没有绝对的依赖关系。
有人会追求极致的物欲,在世俗上获得极度的成功。也有人沉溺在自己的世界,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。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的极端,大多数人还是在二者之间取个平衡。平衡不是中庸之道,平衡是一种尊重现实尊重自己的客观选择。
选择你的热爱,尊重自己的优势与局限,不要被教条主义限制住自己的视野,你可以有所为,也可不必有所为。
人活着本来就不容易,遵从内心,发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想要做些什么,这很重要。
就像我写下这篇随笔,毫无笔法,毫无严谨的写作技巧,但这是我想到的和想要表达的,仅此而已,与你们都无关。